运用事故指挥体系(ICS)优化防汛防风应急指挥机制

  • 发布时间:2021.05.06
  • |
  • 作者:Lwsh
  • |
  • 阅读次数:225

海南省素有我国“台风走廊”之称,台风是海南影响范围最广、破坏力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海南省结合防汛防风应急响应工作实际和应对台风实践,学习国外先进减灾救灾理念,创新性地将“值班备勤工作规定、会商与调度制度、内部行动指南、预案管理手册”四项基本制度及“海南省防汛防风抗旱应急预案”与事故指挥体系(Incident Command System简称ICS)相融合,总结提炼出了一套适用于在防汛防风应急处置过程中的指导性操作机制,提升了海南自贸试验区(港)防汛防风应急响应能力。

  一、主要做法

  一是应急处置模块化。海南对防汛防风应急处置过程中各项工作任务模块化、清单化、标准化,将防汛防风指挥组织架构分为“指挥调度组”“分析研判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报道组”4个组,每个组设置相应的工作任务单元,形成更加科学、有序、高效的工作措施,有效解决了防汛防风应急响应工作中“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的实际问题。

  二是“四个结合”统一化。海南在应对防汛防风应急处置过程中,借助ICS事故指挥体系,对现有组织架构、制度架构、体系架构系统梳理,实现了对指挥架构与流程清单、内部响应与外部联动、应急预案与响应行动、定组定岗与任务分工等“四个结合”,确保了防汛防风应急处置前后贯穿、统一规范。

  三是运行过程标准化。对防汛防风指挥机构进行模块化编组、层次化设岗、程序化运行,建立内部应急响应工作指挥部,并结合ICS理念,实现“分工合作、上下衔接、内外联运”的动态运转;进一步细化防汛防风应急响应工作标准,梳理内外应急响应工作流程清单,体现“依单落实、对号入座,按单办事、简单高效”的工作思维。

  四是“五个联动”高效化。运用ICS事故指挥体系,通过提高应急响应与值班备勤、灾害预警与风险研判、预案管理与处置行动、指挥调度与资源协调、指挥部与成员单位的联动工作效率,使海南省级防总与市县防风防汛指挥机构、省级防总成员单位行政职责与预案执行间的联动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二、实践效果

  一是应急组织架构更加高效便捷。海南省将组织架构模块化、标准化,形成任务处理程序化、组织工作清单化的运行模式,救援工作更加有序、有效,运行过程兼具标准化和灵活性的特点,极大减少了应急救援时间。进一步加强了省级防总与市县防风防汛指挥机构,省防总成员单位的纵向、横向联系,确保了政令畅通、迅捷高效。

  二是应急信息收发更加统一规范。将信息接收和发布统一到固定单元,确保应急指挥人员及时准确的获取信息,保证了对外信息发布的统一性、规范性,形成了统一的指挥链,避免了多头汇报所产生的混乱。同步在海南主流媒体上实时发布灾害信息情况,使社会公众最及时、最真实、最有效获取防风防汛信息,做好提前预防及应急处置。

  三是应急响应作业更加有序通畅。运用ICS事故指挥体系,以标准化、程序化的流程图让应急人员灵活、高效、准确的变更应急目标,制定应对策略,形成标准化工作流程。当出现新的灾情信息或气象发生重大变化时,应急指挥团队按照循环流程收集信息、研判会商、制定战术、部署防御、处置应对等工作流程完成应急决策与指挥。

  四是应急动员部署更加紧密协同。海南应急指挥机制在应对台风的应急实践中确保了省委、省政府及省防总政令畅通、协同高效。比如,在2019年第14号台风“剑鱼”启动四级响应后,省防总在5天内先后3次召开全省防御调度会,各组按照职责划分开展应急行动。信息收集单元不断收集风、雨、水情信息,交由研判会商单元进行研究讨论;指挥调度单元统筹指挥全省转移危险区域群众7818人,同时组织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军队武警等抢险救援力量共19325人时刻待命;后勤保障单元负责应急过程中的通信保障、工勤保障、会议保障等工作;宣传报道单元负责宣传报道、联络和应对外部媒体工作。整个台风响应时间持续5天,应急机制全面运用,各模块各司其职,极大提高了应急指挥和联动协同效率,得到了国家防总工作指导组的高度认可。